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写道:“五四运动还有和这相联系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大功绩;这个反对老八股、老教条的斗争,也是它的大功绩之一。……但五四运动本身也是有缺点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反映了“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  )
A.安于现状,固步自封B.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
C.把一切西方文化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D.反对形式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指出,“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影响陈独秀这认识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学说毫无建树B.白话文普及的需要
C.民众思想急需解放D.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胡适在1918年《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由此可见,他主张
A.推进文学形式的创新B.注重新旧文学的结合
C.文学应突出工农力量D.对思想启蒙进行反思
2021-06-08更新 | 856次组卷 | 1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A卷)
4 . 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屈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5世纪之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领先,从此之后在几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不但在物质层面上,也在思想层面上。

——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叶,我们才开始憬然于“船坚炮利"的“夷之长技"对中国也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到了19世纪末期,才又ー步认识到,在物质层面的后面,也还有社会政治体制的问题。稍后又意识到,不仅有社会政治体制问题,而且还有理论方面的问题,于是,20世纪初就呈现出大量宣传西方思想理论的潮流。

一何兆武《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

—《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之后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社会政治体制"理论方面"的重大事件。
(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冯友兰先生在《“五四”前的北大和“五四”后的清华》中指出,当时的北大,就文科方面说,所讲的虽不是应科举考试的“举世”那一套,但多数学生思想仍停留在科举时代,还是以学校毕业作为博取功名利禄的手段。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五四”前的北大以培养政治人才为主B.北大学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
C.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难D.北大学生渴望回到科举时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6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指出∶“拿破仑一世破坏法兰西共和,帝制自为,身败名辱。其犹子拿破仑三世仍明目张胆,蹈其覆辙。今堕地呱呱之中华民国,在朝之魔王袁世凯一世方死未死,而在野之瞀儒袁世凯二世方生,一何中外古今之史例巧合若斯也?”陈独秀意在
A.改变反封建专制的斗争方向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热情
C.唤醒民众反专制倡民主意识D.号召国民支持民主革命
7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论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中外文明呈现融合的态势B.救亡图存成为知识界的共识
C.知识界对中外文明的反思D.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2021-05-24更新 | 512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9 .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一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有
A.郑观应B.康有为C.孙中山D.李大钊
10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