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2019-01-30更新 | 240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2 . 某美国学者曾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至少是揭露)‘科举心态’‘盲从’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钳制’的国民性为己任”。该学者意在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民族意识觉醒B.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C.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相连D.新文化运动以批判传统的礼教为目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转变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步对社会的变迁起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大变革、大转轨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时期,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在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生产方式,以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以前,往往先用与新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武器,发动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因此,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对社会向前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这种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摘编自梁敬升《论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对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充足,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4 . 据民国时期《申报》记载:“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敕令一律改用云”。这一记载可说明(     
A.阎锡山强烈支持新文化运动B.新文化运动广受社会基层的拥护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D.白话文运动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2021-04-16更新 | 692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8年《新青年》开辟专栏《随感录》,登载的文章以强烈的个人情感谈论时事,篇幅短小,重在揭露、批判与讽刺,由此开启了文体革命;中共成立后,党内知识群体将随感录式文体与现实的革命任务相结合,开辟《寸铁》栏目,作为舆论宣传和政治动员的武器。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成果得到继承发展B.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C.追求新文体逐渐成为社会时尚D.民主与科学的观念被普遍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材料旨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B.使社会面貌发生巨变
C.功绩远高于辛亥革命D.对旧思想的全盘肯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91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2019-01-28更新 | 1579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