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历史可谓一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明清时期,国人已经有了一些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如传教士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出路的过程中把目光投向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洋务派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以“中体西用”为旗帜向西方学习。随着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以引进西方政治制度为目标的运动。民国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打着“民主”“科学”的大旗,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此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并日益和中国实际结合,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

——摘编自郭朝辉《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分化及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古代近代
春秋战国汉唐宋至明清维新运动太平天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蒋介石时期。
圣化:
被称赞为天纵之将圣矮化:
被嘲笑为若丧家之犬
正统化及神化:
司马迁誉孔子为素王;唐代被封为文宣王
僵化:
成为一位只会以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维新化:
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被后人称为穿西装的孔子
丑化或妖魔化:
太平天国将儒家经典称为妖书,对孔子焚书毁像;新化运动时打倒孔家店,吴虞痛骂孔子为盗丘
圣化:
袁世凯和蒋介石曾一度复兴孔子圣人地位,复兴尊孔和儒家伦理道德。

——摘编自张荣明《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3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