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8年,陈独秀提出社会的文明幸福,并指出幸福是个人促成的,也是个人应该享受的,社会是个人集成的,除去个人,便没有社会,所以个人的意志和快乐,是应该被尊重的。这表明陈独秀(     
A.思想倾向开始发生转变B.批判儒家传统的道德
C.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D.重视保障个人的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价值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民主共和制度已经得到确立
C.宗法观念比较流行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丧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一直赞扬孔子安贫乐道、好学不倦、识人惜才、教子有方。但同时,李贽明确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提出“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果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而反对纲常阶级制则不得不彻底推翻孔子。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和陈独秀对待孔子态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这一态度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科技在中国大规模被引进和传播的开始。从1840年开始,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地了解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制夷的工具加以引进。随着爱国救亡运动的深入,科学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推进,但由于清政府的压制,科学传播无法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戊戌变法以后,近代科学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传播,甚至成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如反映生物进化的进化论学说口号“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激励中国人变法图强的警句。而至民国时期,科学更是被用于为政治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主要有报刊媒介、科学社团、科学演讲等几种形式。新文化中的科学演讲甚至在大街上都随时随地地进行着。陈独秀、胡适、丁文江等人都是出色的演讲者。一些国外知名学者也应邀来华演讲,其中包括杜成和罗素。由于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传播的主体往往是一些有留洋背景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他们较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西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也要高于中国以往的科学传播者。科学传播的形式多样,传播对象范固之广,人数之多也是以往中国科学传播所无法比拟的,而这一切都为科学精神的启蒙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科学传播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及其历史影响,并谈谈近代科学传播给我们的启示。
2021-03-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陈独秀曾号召青年道:“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这一主张
A.摈弃儒学传统思想,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正确的
B.否定儒学传统思想,意在号召青年参加辛亥革命
C.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来进行思想改造运动
D.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完全忽视了文化的民族性
8 . 下面所列史实反映了一座中国城市自近代以来的若干历史记忆。由此,推断该城市当为。......广方言馆《青年杂志》商务印书馆发昌机器厂《中美联合公报》
A.上海
B.广州
C.武汉
D.北京
9 .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康德的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到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这些“主义”的出现
A.造成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混乱不知所从
B.为救亡图存提供一个比较与选择的机会
C.进一步验证“民主与科学”的合理正确
D.彻底终止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罗柯柯代的心理中,中国是一个模范国家,不单是艺术方面,就是智慧方面也然。在这个世纪(18世纪)之初,绘画、花瓶、雕刻、墙纸、漆器、丝绸等东方物品大为流行,盛极一时;小说中宣传中国的情形,读者们个个都憧憬于神话式的理想国之中,里边有幸福安乐、泰然无忧的人民,有学识最高的政治管理者,生活优裕。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为炫耀中国是一个道德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完全超然不群的国家。

——摘编自福利德尔《现代文化史》

材料二   中西双方(两个文艺复兴运动)还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男人和女人)解放的要求。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个真正的大解放时代。个人开始抬起头来,主宰了他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维护了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摘编自胡适《胡适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的法国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名称,并从实质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中西两个“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