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复兴”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它与欧洲盛行的那种基于迷信的“神示宗教”完全不同。出于对法国专制制度和暴君统治的深恶痛绝,启蒙思想家们盛赞中国的法律和道德。孟德斯鸠认可中国的孝道“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官吏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由于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强烈的“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取向。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 陈独秀等急进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既是对西方文化的体认和对中国传统的批判,也是出于民族救亡的需要。他们把人民看作是“无知”、 “落后”的一群,自命为“先知先觉”者。启蒙思想家讨论了保证政治自由的政制、法律,提出了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人权原则和立法原则,法国百科全书派以《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作为工具,来宣传他们自己的理论并应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

——摘编自陈国清《论中、法“启蒙运动”的若干差异》


(1)据材料一,指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我所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指出:“《新青年》的作者们,在思想上所表现出来的缺点,最严重的是,他们提倡民主、科学,可是在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上,却具有反民主、反科学的倾向”。下列言论中不可以作佐证此观点的是
A.“新旧之间绝无调和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
B.“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C.“彼等(新文化学者)不容纳他人,故有上下古今,唯我独尊之概。”
D.“求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
2019-11-22更新 | 17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最符合这一言论的派别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这样的办学方针和原则下,由蔡元培组织的北大教员中,包括了不同政治倾向和不同学派的成员。既有提倡新文化运动的进步人物,又有政治上保守但学术上有造诣的学者。材料中的“办学方针和原则”(     
A.以打破袁世凯尊孔复古为目的B.体现为“学术自由”“鼓励竞争”
C.以鼓励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实质D.提倡民主、科学和白话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B.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D.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10 .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主义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相形见绌,中国文化因外来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中国文化要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文化现象,并概括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指出宋元时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根本动摇”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