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1 . 陈独秀著文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说不包括
A.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
B.完全忽视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是其宣传民主科学的依据之一
D.推动探索活动进入学习观念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幅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它们
A.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
B.都提出了鲜明的政治斗争目标
C.分别代表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发展和传播
D.分别反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巴中中学、南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一部历史里面,讲道德、说仁义的人,时机一到,他就直接间接的都会吃起人肉来了。”对该言论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最可能出自维新派之口B.体现了全盘西化主张
C.说明中国风俗野蛮落后D.有利于国人思想解放
2021-08-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15年,胡适读《安娜·卡列尼娜》,认为所写“俄国贵族社会之淫奢无耻,可谓铸鼎照奸”,此书“结构颇似《石头记》,布局命意都有相似处,惟《石头记》稍不如此书之逼着耳”对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内容
B.《安娜·卡列尼娜》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胡适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内容基本一致
D.《石头记》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2021-05-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认为:“这是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①反封建是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共同属性②文学改良是思想运动的必要条件
③“民本思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④胡适是这场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以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古代“格物致知”强调求科学之真
B.“格致”一词大量使用是由于西方制度的开始传入
C.将science译为“科学”是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
D.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是寻求思想解放的需要
7 . 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因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分荣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好恶影响历史评价B.历史真相难以还原
C.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D.全面评价历史事件
8 .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写道:“新文化运动追求的知识分子个人的奋斗目标与五四运动追求的民族力量的奋斗目标,时而重合,时而相互竞争。”下列选项与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民族力量战胜个人追求成为主流
B.两个运动都为思想觉醒做出贡献
C.个人的追求与民族力量完全重合
D.两个运动的追求根本上相互冲突
2019-06-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9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D.社团活动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梁启超受到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C.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
D.胡适认可梁启超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