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某班排练了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这部历史剧反映的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
2 . 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3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电学、化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动植物学、医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知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3)分别写出材料三所示人物的姓名,以及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4)上述材料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次重大运动?说明传统儒学在这两次运动中的境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鲁迅的早期杂文中,多是围绕批判“保存国粹”“扶乩驱邪”的封建迷信,以及痛贬扼杀青年、儿童的社会恶习等命题展开;其杂文集《坟》中写于“五四”前后的文章,也是重在批判封建节烈观、家庭观、精神麻醉、奴隶根性等。由此可知,鲁迅的这些杂文
A.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B.对国民性进行深刻批判
C.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在反封建上具有彻底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孟子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宋朝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至少写出两种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请谈谈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6 .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介绍了卡内基、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塑造一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人”。据此推论,早期新文化运动意在
A.唤醒国民的人权意识和科学精神B.关注旧道德与新思想的融合
C.重视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的影响D.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拯救中国
8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
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D.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
2020-07-04更新 | 82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基础检测卷: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9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村》《新生命》《新教育》《新新小说》《新妇女》《新人》《新学生》《新共和》《新湖南》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10 . 五四时期,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这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青年学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青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