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1 . 100年前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晖《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据材料一,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社会影响。
2019-10-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初考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
(2)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思想观念。
(3)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
(4)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验与理性两方面,18世纪更强调理性,以理性来考察一切如果说17世纪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那么18世纪就是“我在故我思,18世纪成了“以头立地”的理性的世纪。启蒙运动主要用理性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要以理性来破除信仰,以及要顺应“自然”。这里的“自然”是17世纪后在近代科学精神感召下逐步形成的一种特殊观念,在有社会前,人即处于自然状态,具有固有的内在的善恶感,这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同样,自爱、自由也是每个人应享受的自然权利。启蒙运动者以此反对第一,第二等级,主张人人平等。拉美特利强调人是机器,王公贵族概莫能外,目的也在于此得出人的“自然状态”,显然体现了近代科学的分析和还原方法,由“自然状态”进而得到的启蒙运动理念,成为人类行为普适的底线(并不是全部)。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中的近代科学精神》

材料二 科学精神被引进和大规模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科学传播突破了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科学方法的局限,开始出现了科学精神层面的内容,科学精神由此进入了中国科学的殿堂在新文化运动的诸多传播者中,以《新青年》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家和以《科学》月刊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起了主导的作用。由于背景和理论旨趣的不同,这两股主力科学传播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然科学家致力于阐明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科学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而系统地揭示了科学精神丰富而深邃的意蕴。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家,更注重运用科学精神改造文化,开启民智并通过传播科学来推进中国的民主科学派和人文派的科学传播者都触及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者,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作用。

——摘编自张炎、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中所体现的近代科学精神并指出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传播科学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列举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一种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变化,并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2019-09-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B.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
C.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
D.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5年《科学》杂志创刊号载文:“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材料认为,近代中国
A.唯有学习西方才能强国
B.必须坚持民主与科学有机统一
C.应该开展学术思想革命
D.发展民权必须依赖学术的进步
7 . 阅读下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但丁《社会契约论》康有为《新青年》伏尔泰《十日谈》
《变法通议》彼特拉克《狂人日记》孟德斯鸠《新学伪经考》胡适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

2019-08-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8月北京市海淀重点中学 高二(历史)开学考
8 . 19世纪末以来,在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与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的主要作用是
A.逐步深化了中国人对于民主观念的理解
B.使中国人民逐步明确了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C.弥补了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的残余
2019-08-11更新 | 531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下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体现了他
A.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B.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C.坚守中国传统文明
D.力图整合东西方文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