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引进的西:学虽然同封建文化作了斗争,但“只能上阵打几个回合……就偃旗息鼓,宣告退却,失了灵魂”。因此李大钊指出:“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于是,人们期待并呼唤着能克服这两种文化弊端又兼有两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材料揭示了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必然性
C.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D.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走向融合
2022-0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2年5月1日,李大钊面向北京学生和工人代表作了题为《五一劳动节于今天中国劳动界的意义》的演讲,响亮地喊出了“反对国际的军阀财阀的压迫”“改善工人境遇”“八小时工作”等口号。这段演讲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歌颂了知识分子和工人的大团结
C.宣传了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革命纲领D.旨在宣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3 . 1920年,李大钊提出“劳工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抗富权阶级、资产阶级”,号召知识分子不要空喊”劳工神圣”的口号,而要到“劳工”中去开展工作;1921年,他又指导建立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亲自授课宣传工人革命思想。这说明李大钊
A.在中国开始传播马列主义B.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重视工人政治觉悟的提高D.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4 . 成都某中学高二学生为参与某一课题,专门查阅了《四洲志》《天演论》《革命军》《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庶民的胜利》等系列文章。据此推测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可能是
A.探寻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B.聚焦近代中国救亡思路嬗变
C.考证中国近代重大政治变革D.浅析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路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四运动前,中国思想界曾信奉过不同的思潮和主义,其中不乏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四运动后,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自主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真正转变为马 克思主义者。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日趋B.资本主义道路探索退出历史舞台
C.当时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国民共识
6 . 1917年,有记者在《新青年》上以《俄罗斯新政府之设施》为题,广泛介绍某次革命后的俄国政治,如承认女子公权、允许芬兰独立等,“凡此诸端……无一非民治潮流之结果。吾人于此,可知其前路之大凡矣。奈何世人犹有疑俄人或将仍留君主国体者”。由此可知,该记者
A.肯定二月革命,关注俄国民主化进程B.赞扬十月革命迎合民众的利益诉求
C.认同十月革命否定沙皇专制的合法性D.支持二月革命对俄国国家权益的维护
7 . 1920年9月,在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维金斯基的指导下,《新青年》第8卷第1号开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至第9卷第6号为止,共刊登苏俄文章47篇,其中有列宁的著作<《过渡时代的经济》《民族的自决》《无产阶级政治》《列宁的妇女解放论》等。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
A.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B.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C.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源D.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8 .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举行演讲大会。李大钊作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该作品体现了
A.论证中国革命的正当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肯定民众的历史主体性D.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9 . 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
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2021-04-26更新 | 39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正泰博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