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
(或身份)
第一代:
晚清一代
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
第二代:
五四一代
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
作家等
第三代:
后五四一代
18951910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家、理论家、文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分别做合理解释。
2023-06-02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自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等主张。这反映当时(     
A.马克思主义被广泛接受B.社会普遍崇尚生产劳动
C.追求人人平等成为目标D.无产阶级力量引起重视
2022-12-04更新 | 31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学说中国化的历程)一方面,以外国语言文本为载体的社会主义学说要想实现在中文语境下的传播,必须首先通过翻译实现向中国语言及中文文本的转化,才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开始其“中国化”的旅程。另一方面,译介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成语典故等去阐释或附会西方社会主义学说。这样的译介阐释过程,体现了译介者的一种文化自觉。

——摘编自孙建昌《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与传播(1900—190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2)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022-11-0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为四组与民主观念和道路相关的历史人物与概念。

风向标人物同道者核心概念支撑性词汇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君民关系君主之国、民主之国、君民共主之国、议会
梁启超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民权民权与民智、民族国家、自由、权利与义务、宪政
孙中山邹容、宋教仁、胡汉民、陈天华、朱执信等民权共和革命、民主、共和、五权宪法、国民大会、直接民主
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庶民主义大众民主、劳工神圣、翻身解放

——摘编自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有关知识,运用表中两组及以上信息,围绕“民主观念和道路”拟定论题,并进行阐释(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022-06-09更新 | 13379次组卷 | 9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九一九年末日底晚间,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漆漆地在一间破屋子里谈天。

拿锤儿的说:“世间的表面,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

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

他们俩又一齐说:“咳,现在我们住的、著的、使的,吃的、喝的、抽的,都没好好儿的。我们那些锤儿下面的工程,锄儿下面的结果,哪儿去了?”

冬!冬!冬!!!远远地鼓声动了!一更二更好像在那儿说:“工!农!劳动!劳动!!不公!不公!!不平!不平!!”快三更啦,他们想,也睡不成。

朦朦胧胧地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地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那潮头上涌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锄光了世间底不平不公。呀,映着那初升的旭日光儿,一霎时遍地都红,惊破了他们俩底迷梦!喂!起来!起来!!现在是什么时代?一九一九年末日底二十四时完结了,你瞧!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刘大白《红色的新年》(作于191912月)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者取诗名“红色的新年”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山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6年,胡蛮在其《中国美术史》一书中批判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中西融合的美术道路时指出,徐悲鸿“缺乏有现实的革命内容题材人物的创作”,林风眠“缺乏现实的社会的内容”,提出现代中国美术的出路只能是提倡“为人民的艺术”。由此可知,胡蛮
A.带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B.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流派
C.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D.借助文学艺术服务阶级斗争
2022-05-1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山东专版
8 . 阅读材料,回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专门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并提出要翻译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全书15种,列宁全书14种,共产主义者丛书11种及其他书籍9种。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中,先后翻译出版了《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有意识地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著作进行了集中翻译。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20185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翻译与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2022-05-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9 . 1920年陈独秀在谈对时局的看法是说,“吾党对于法律的态度,既不像法律家那样迷信它,也不像无政府党根本排斥它;我们希望……终久有社会党的立法、劳动者的国家出现的一日。”从中可以得出
A.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法制理念B.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法治观
C.中国共产党以健全法制为宗旨D.民主法制对国人的影响广泛
10 . 五四运动以后的短时间内,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和无产阶级的各种社会主义,同时广为流行,辩清真伪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历史前进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当时思想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思想界展开了一年多的论战。可见
A.五四运动之后阶级状况复杂B.真伪社会主义思想难以辨别
C.思想探求成为当时社会主流D.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