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20年5月,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潜心译出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并转托陈独秀,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首印3000余册,供不应求。关于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发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加劲B.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助航
C.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助力D.为中国的革命英才铸魂
2 . 有人统计,十月革命后,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社会主义。时人即曾描述:“譬如社会主义,近来似觉成了一种口头禅:杂志报章,鼓吹不遗余力”,“社会主义的潮流,真有万马奔腾之势……现在社会主义的一句话,在中国算是最时髦的名词了”。这股潮流
A.适应了构建新意识形态的需要B.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变化
C.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
2021-1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教改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5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021-11-28更新 | 112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劳动界》创刊号上写道:“既然是劳工神圣,既然是人工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说做工的人是下等社会,不做工的人反来是上等社会呢?陈独秀意在
A.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B.启发工人阶级的思考
C.壮大中国共产党力量D.反思文学革命的局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中,西化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互相论战,但都游离于时代主题,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之道避重就轻,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品格,为“中国向何处去”提供了有力的“第三种思路”,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代先进青年的心。材料最能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的论战没有意义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时代选择
C.文化保守主义的价值需要重估D.西化自由主义回避了时代热点
6 . 1918年,李大钊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并发表文章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产业工人发展壮大,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向工人作革命宣传,并建立了联系。据此可知
A.马克思主义思潮日益中国化
B.国际工人运动的合作不断发展
C.无产阶级建党条件逐渐成熟
D.知识分子的救国主张形成共识
2021-07-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8年以后,知识界和报界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
A.新文化运动思想导向的转变B.知识分子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
C.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深入传播D.知识精英与劳工形成统一战线
8 .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一次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演讲(   )
A.利于推动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苏俄B.演讲内容节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极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直接推动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2021-06-04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十堰市第一中学2021 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邕《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刚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2021-05-29更新 | 635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思想演变与革新

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既是政治史,也是思想史。

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

人物主要主张
李大钊(18891927社会主义是人类共同觉悟的新精神:
社会主义是能够拯救中国的一种运动和制度:
社会主义是建立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社会主又政权建立后要对生产及交换机关实行社会化,把大企业、银行。运输和大商业收归国有,能否处理好经济问题是社会主义能否得到发展的关键。
陈独秀(18791942批驳基尔特社会主义,反对以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的道路,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俄国式社会主义:
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资产阶级虽然幼稚,但力量集中雄厚,农民散漫势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等使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工人阶级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
大革命失败后主张取消主义,认为大革命的失败是共产国际联合战线政策造成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已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社会,应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作为主要打击对象。
毛泽东(18931976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
各革命阶级组成联合政权。

——摘编自俞祖华、王国洪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


阅读上表中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历史阐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