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表明《新青年》(     
A.绝对肯定西方文明的进步性B.摆脱传统伦理道德束缚
C.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内容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这旨在(     
A.鼓励和传播新文化思想B.缓和学校内部派系斗争
C.提高北京大学学术地位D.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 . 新文化运动初期,读书人普遍主张不议政不为官,而到1922一1923年,提出好人政治和好人政府观念,胡适等知识精英两次都是倡导和参与者,逐渐形成关注群体胜于关注个人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共和制度促成社会稳定B.士人关注社会改造
C.自上而下变革备受推崇D.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     
A.全盘否定儒家的思想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
C.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重视墨家学说的复兴发展
6 . 在文章中,鲁迅用对历史的观察和现实的锐利、敏感反映和严密的分析,熔铸了博大精深的作品内涵,其写于1921年的《阿Q正传》重在批判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和处于水深火热的病态等。由此可知,鲁迅的文章(     
A.基本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开创了近代文学的全新体裁D.对国民性进行了深刻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前后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文艺类占比显著下降,而政治类所占比重从最初的不足20%上升至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出《新青年》(       
A.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B.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学习D.深受国内外政局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曾言:“战场之硝烟一散,此昙花幻现之军事内阁,即将告终,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他又在《庶民的胜利》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李大钊的这些认识(     
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C.旨在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D.影响了五四以后其思想发展的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文学改良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占主流
10 .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这个“深渊”有一个“底”。这个“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且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的时候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在该学者看来,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       
A.“屈辱”与“迷茫”B.“沉沦”与“上升”
C.“革命”与“西化”D.“团结”与“觉醒”
2023-03-20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