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均远胜此前,但中国文化仍以其鲜明特色而立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思想中最具价值的内容是关于大同的理论构想,它是以传统大同思想为底本,糅合了西方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主政治思想的一个创造。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不同,孙中山的“大同主义”是现在型的行动纲领。孙中山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这是他自己的理论发明,又集中了他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它的特点是选择和吸收西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用成分,同时又承继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不绝于耳。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中国思想文化的格局又一次发生了巨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化人物,包括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主张中西学的会通与融合。随着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近代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最终促成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

—摘编自张允熠《近代中西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汲取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政治实践,概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的相关史实,就“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融合”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之“统”体现着古往今来人类文化的根脉与连续性,同时又在“传”中必然地历经各种变迁与考验,并与不断成长的现代性在相互借鉴中表现自身和熔铸新生。

现代性就是社会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己相应的新传统。“传统”相对于“现代”才体现出自身作为传统的意义,“现代”是因为有相应的“传统”才显示出自身作为现代的蕴含。

——摘编自郑杭生《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


结合材料,围绕“传统与现代”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相关历史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新的力量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在欧风美雨飘打下的近代中国,各种思潮一起涌来,形成为政治实力,更是如此。1894至1895年间,北洋舰队被日本打得全军覆没,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也被打得粉碎,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了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起来,1895年10月孙中山首次发动的广州起义虽遭扼杀,中国之有“革命党”却自此腾播于世。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派与革命派两面鲜明的旗帜,他们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值得大书特书。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背景与出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平等观的对比表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冯沽《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视野下孔子和儒学的形象

洋务运动时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变法时期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
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文革期间
将孔子作为旧传统、旧文化、邪恶势力的象征符号或人格化的代表而一味地予以声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正面评价和充分肯定孔子、儒学和中国文化价值的声音和热情日趋高涨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的形象变迁与时代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论证需史论结合。)
2020-01-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按所提要求作答。

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他的《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写道:“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一“传承”和“交流”一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转征,概而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的原因做解释。”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和交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1-03-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两位近代才俊论中国青少年的文选

1900年梁启超(是年27岁)所写《少年中国说》(节选)1915年陈独秀(是年36岁)所撰《青年杂志》发刊词(节选)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英、美人相(x山,勉励)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软?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xing,磨刀石),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波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
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青年勉乎哉!
从上述两则文选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历史背景,提出一种见解(或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紧扣材料及历史背景,见解鲜明,论之有据,观念正向,表述清晰。)
2020-06-0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5年9月至1916年1月出刊的《青年杂志》,尽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已有明确的批评,但对于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态度则是相当温和的。陈独秀批评儒家纲常只是强调“三纲”,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并未从现实政治出发做更尖锐的抨击。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使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也使陈独秀意识到中国思想界正面临着“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变得尖锐起来,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

《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对于这个问题,百年来中国思想界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有过激烈的论争,大体形成了两派观点。新文化运动的赞成者认为,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成为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旗帜和工具;为了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必须从思想上展开批判。批评者则认为,《新青年》之所以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在于追求西化而没有看到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价值;错误地以为只有经过激烈的“反传统”,才能为中国现代化扫清障碍。

——摘编自李维武《<新青年>视野中的孔子,孔教与儒家纲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中国思想界对《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分歧”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8-0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请以以下3个历史名人的贡献为素材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严复、鲁迅、钱学森
2023-0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请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近代文化现象,并就此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5-24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得分训练(三)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