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申报》以下为民国初年《申报》部分刊文统计表
时间标题内容摘录
1912.1.1《新祝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
1913.3.22《宋教仁被刺纪详》叠接友人密函,谓宋君前在南京时即有人潜随其后,希图行刺,请其谨慎自卫
1913.5.8《杭垣近来之恐慌》浙省自谣言七省独立二次革命大起,人心惶恐
1914.1.31《祭天祀孔》有谓祭天祀孔可以化人俗,我则不信
1915.4.1《官厅对于排斥日货之劝止》墙上所贴“同胞、爱国、抵制日货”之通启及种种传单,触目皆是
1915.5.17《签押》苟引以为耻者,则必人人奋起谋所以洗此耻(二十一条)
1916.2.29《今竞何如》今者帝制论当烟消而火灭矣
1916.9.16赠送《新青年》样本,函索即寄主任者独秀先生之主张:提倡旧伦理道德之讨论,介绍西洋近代文艺,输入适于我国之新思潮
1919.5.6北京电各校学生5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讨伐卖国贼曹陆章字样

阅读材料,围绕民国初年社会的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01更新 | 52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根据发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小说《药》而绘制的连环画。

1:天没亮,华老栓就赶到刑场,用积累下来的一包洋钱给儿子买人血馒头,人们纷纷到行刑现场看热闹。

2:华老栓两口满怀期待地看着儿子吃下用买来的人血馒头做成的药,希望它能治愈儿子痨病。

3:刽子手康大叔绘声绘色讲述夏瑜在狱中向牢头宝传革命道理反遭毒打,茶馆里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都说夏瑜“发了疯了”。

4:第二年清明早晨,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夏瑜母)各自给儿子上坟相遇,夏四奶奶看到只有儿子坟上有花圈,以为儿子因冤死而显灵。


鲁迅先生的《药》写于1919年4月,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提取材料信息,对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出阐释。
2022-01-24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3 . 时代与口号

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脍炙人口的口号,某一时期流行的口号是这一时期时代需求的反映,往往有较强的感染力,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推动时代的发展。下表为小楚同学收集的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代口号
19世纪7090年代自强求富;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20世纪初期民主,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就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领袖陈独秀之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观当然是一种典型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思想模式。他主张:“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客;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尽管陈独秀对儒学的攻击主要限于纲常礼教,但他认定此即孔教的本质,故对孔教必须整体废除之。

——高力克《文化激进主义的矛盾与局限—新文化运动百年陈思》

材料二       他(辜鸿铭)认为,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首先,和平、秩序与安宁乃至国家本身的存在,不是依赖于法律和宪法,而是仰赖于中国的每个臣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一种真正虔诚的生活,或时笔地说,一种道德的生活;其次,孝悌应作为道德生活或虔诚生活之本;再次,良民宗教的秘密是人们尽义务而不是争权利。人们不对权威表现出不信任和怀疑,而表现出对它的尊崇……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仪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以这样的道德力量使军国主义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

——韩星《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运用上述材料,自拟一个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26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2018-05-04更新 | 12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川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

论述

出处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5年10月11日)

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新青年》
(1916年9月1日)

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

《我之爱国主义》
(1916年10月1日)

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2-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近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反映社会诉求的高频词汇。

时期高频词汇
19世纪4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7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90年代变法图强;实业救国;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0世纪初三民主义;德先生、赛先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0世纪20年代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土豪,分田地
20世纪30年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世纪40年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2022-01-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演变,不同的学者各有其看法。有学者提出,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潮演进的主流;有学者把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比作一幅思潮蜂起、波澜壮阅的历史图卷;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发展,始终是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有学者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贯到底的系人心弦的巨大思潮,是近代中国各种进步社会思潮的原动力。

——据吴雁南等《中国近代社会思潮18401949


围绕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选择材料中某一看法或者自行提出一个看法,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9 .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以下一幅图片,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解说词包含图片事件描述及事件评析,逻辑清晰,符合史实)
2022-02-22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6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1840—1912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
1912—1949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
1949—1978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
1978年以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网……

根据材料,选取每一个阶段中的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