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如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历史大舞台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它犹如西方的文艺复兴那样,采用高明的宣传手段,在黑暗的世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播下了民主思想的种子。所以从它的影响方面说仍不啻为一场胜利的变法。

——根据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等整理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中,“人,这个万物之灵,被隆重地抬了出来”。这场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西方文明的优势,看到了自由、民主等观念的魅力,看到了它们给现代化做出的贡献。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开始学习,并试图把西方的价值观念纳入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之中。而儒家文化却已经失去了它从前的地位,它不再是一种规范,关注它的人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根据薛超良、刘思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维新变法宣传手段的共同“高明”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维新变法“从它的影响方面说仍不啻为一场胜利的变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并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将西方的价值观念纳入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之中的。
2018-1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12月8日 《每日一题》一轮复习 - 周末培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3 .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油画《宽容》沈嘉蔚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培、李大钊、马幼渔、鲁迅、周作人、钱玄桐、梁漱溟、刘半农。)


请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2022-03-01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难点05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与注意事项-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4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广东深圳·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某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文化观而言是批文化调和论,革孔学儒教之命;就民主观而论,痛斥精英主义与贤人政治,礼赞庶民与大众政治;就道路选择而言,是弃英美的渐进变革,从苏俄的激进革命。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新文化运动
A.放弃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路径B.使旧思想丧失统治地位
C.没有和群众的救亡运动相结合D.主旨解读具有多面向性
2022-01-22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易错点10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2021·浙江金华·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是近代某杂志的目录(局部残片)。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该杂志的创办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此时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已经被广大国人接受
D.“国外大事记"记录了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2021-04-23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D.社团活动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10 . 用文明史观解读历史是研究历史的新趋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融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融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文明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2018-02-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