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人类思想界的璀璨明珠。其思想内容和实践活动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山东曲阜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东方圣城”)。因为它拥有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因为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当年“杏坛讲学”的办学思想和主要教学内容各是什么?

材料二《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子曰: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为政以德,警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摘自《论语》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孟子《仁者爱人》


(2)钱穆先生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传承,汇集着教育家孔老夫子及其众多弟子的治国修身的宝贵思想。请你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孟之道”的思想核心(核心内容)是什么?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治国理念、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将为束制民意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将为野心家利用之宪法,非为平民百姓日常享用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3)请利用材料三中李大钊的观点与鲁迅先生的观点概括指出: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孔子及儒家传统道德受到了猛烈抨击,甚至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表明前期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历史局限?

材料四东方圣城网讯:今年是孔子诞辰2568年,第34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将于9月份举办。今年文化节的主题为“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届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有,927日晚将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举办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今年仍将在开幕式上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少年孔子奖”获奖名单,向获奖代表颁奖并赠送孔子像。丁酉年祭孔大典将于9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中国孔子文化节始创于19899月,其前身是孔子诞辰故里游,该活动主要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节日在加强儒家文化挖掘与保护,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孔子……在意识和文化上主张“和而不同”,对促进当今世界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2020-12-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民族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到一批历史文献,标题如下:
①《明末他最狂-------大儒李贽的愤青生活》
②《通向至善之路-------苏格拉底的人生境界论》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哲学》
④《汉代儒学地位和儒家心态的变化及其今世之鉴》
⑤《“师夷长技”与魏源的民族意识》
⑥《匠人还是大师-----试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地位》
⑦《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
⑧《墨家的尚同及其实践精神》
⑨《理解严复-------纪念<天演论>发表100周年》
⑩《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假如你参与此研究小组,请从中选取相关文献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6-08-10更新 | 7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