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这三位伟人的思想
A.都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B.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实践
C.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都指导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

判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当时孙中山所提出主义的世界潮流是什么? 在实践中,孙中山效仿欧美哪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何具体事例?
(1)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毛泽东规划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提炼材料三中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8-10-0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2018-06-03更新 | 1589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祭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洁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   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者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公布“废除卜筮、星相,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视“逃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

——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5 . 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回,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
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
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
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
D.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学界认为:新三民主义的重要问题是认识到了民族的敌人,明确指出各个阶层的中国人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这里的“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革命目标B.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目标
C.突出了无产阶级的重要作用D.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革命理论
2018-03-06更新 | 19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
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
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民生主义源自于剩余价值学说
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以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贫富悬殊。为此他提出
A.实业救国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以俄为师”,否定了西式民主价值与立国模式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2018-02-07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2018-02-02更新 | 24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运城夏县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