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三民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019-01-30更新 | 133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忻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革命策略有所调整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
C.阶级属性发生改变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2019-01-30更新 | 321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运城夏县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民党“一大”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 这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视作“一大”主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相结合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4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2019-01-30更新 | 365次组卷 | 4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倡导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B.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C.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D.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2019-01-28更新 | 144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
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
2019-01-21更新 | 29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忻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9-01-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推动了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019-0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此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场合,都反复阐释“中国梦”。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人物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①孙中山
②毛泽东
③邓小平
④习近平
A.民族独立
B.救亡图存
C.民族复兴
D.民主革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摘编自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