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
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
2019-03-30更新 | 2095次组卷 | 37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打破了(  )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B.对计划经济崇拜
C.对高速度增长的崇拜D.对公有制的崇拜

3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材料一   汉武帝及其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欧洲步入近代社会以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理论化。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的“理学”和近代欧洲的“理性”的不同内涵;并指出两种不同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3)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4 .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1905年,孙中山创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并将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三大主义。
(2)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度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具有怎样的意义?
(3)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怎样成功探索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4)简要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哪些重大历史贡献。
2021-0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在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       
A.民主主义革命B.民族独立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D.科学和谐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