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解密03 现代中国人物篇-【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建党百年之际,回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2-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初升高检测卷(一)-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他提醒学习研究者“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强调要“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1956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问题,促使中共解放思想,萌发了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理论自觉。历史上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激励着中共发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号召。于是,“以苏为鉴”成为中共高层的共识。

——据杨凤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扎实审慎地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摘自杨明伟《从党的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根据该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苏共二十大后“以苏为鉴”的“理论自觉”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年份并评价《决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访问朝鲜回国之后,即到东北、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后来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称之为“北方谈话”。邓小平在会见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时说:“对搞运动,你们可以研究,什么叫底?永远没有彻底的事。”16日邓小平在听取汇报时发表讲话说:“我们过去有段时间,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叫做崇洋媚外,现在大家明白了,这是一种蠢话……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展不起来的。”20日,他在天津说:“我们过去是吃大锅饭,鼓励懒汉,……好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待遇高一点,不合格的要刷下来,鼓励大家想办法。”1982年9月18日,邓小平在陪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访问途中,回忆起他的“北方谈话”时说:“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力,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还愉快地表示:“从以后的实践看,这条路线是对的,全国面貌大不相同了。”

——摘编自郝津源《邓小平“北方谈话”与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北方谈话”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历史贡献。
2021-05-17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中国现代史-考点12新中国不断探索的思想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对邓小平的这一论断表述有误的是
A.反映了当时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B.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再次被提及
C.是对科技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D.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高潮
2021-04-02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自徐光春主编《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并结合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史实,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2021-01-20更新 | 3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热点06文化自信与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打破了对公有制的崇拜
B.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C.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
D.摆脱了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风气
2021-04-07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8 “22”年度周年纪念
9 . 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9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出版了,沈雁冰认为这期的封面有特别的意义:“这一期的封面上有一小小图案,是一东一西,两只大手,在地球上紧紧相握,这暗示中国革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罗斯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

——郑发展:《19201921年〈新青年〉嬗变考》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材料三   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20年9月后《新青年》的宣传重点,简述1920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本本主义”是指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所针对的问题,简述邓小平这篇讲话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原则。
2021-04-23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2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0 .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文集》


(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