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革命的“中国之行”

革命——除旧,犹意布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说文解字》载,“革”意为“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命”则指由命令而产生的秩序。《尚书》云:“殷革夏命”。《周易》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尚书》与《周易》中的“革命”之意当是
A.观念变迁   B.王权易手   C.篡逆谋反   D.生产变革

材料二   1890年,王韬著《重订法国志略》时,因受日本影响,首次用了“法国革命”一词。该书只有三处涉及“革命”的文字,分别是“定四疆畛域,如革命前”“定法国界,较之革命以前差为袤广”“法国自革命以来,全欧战斗二十余年”。其著中称:“(法国)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


(2)王韬批判“法国革命”意在
A.奉劝天子勤俭奉公   B.标榜本人忠君爱国
C.怒斥法人大逆不道   D.规劝君主顺应民意

材料三   1903年,邹容于《革命军》中道:“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3)归纳并提炼上述三则材料中对“革命”认识的异同。

材料四   据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的统计:19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文献中“大乱”与“革命”两词时常混用,但从总体上看,1900年前“革命”一词的使用次数极少。1919年,“革命”一词的使用频次开始以指数曲线上升。1921年“革命”一词的使用有880次左右,1923年增长到近2000次,19261927年,其使用次数更是达4000次以上;与之相对的是,“维新”“改革”“改良”等词的使用频次被“革命”逐渐抛在身后。1949年,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至21世纪初,“革命文化”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含义变迁的认识。
2 . 邮票中的历史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具有时代性和政治性。

材料一   中华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为纪念辛亥革命,中华邮政于1912年12月15日发行《中华民国光复纪念》和《中华民国共和纪念》邮票各一套,主图分别为当时国家的最显要人物。图1-1肖像两侧为稻穗,图1-2两旁是麦穗。


   
图1-1

图1-2

问题:
(1)以下对上述邮票的叙述,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①邮票上人物分别是孙中山和袁世凯(   
②标志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③可透视革命派与北洋势力妥协与合作(   
④见证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   
⑤能佐证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⑥能证实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已经形成(   

材料二   美国发行的邮票以下是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画面背景为当时的中国轮廓图,左右两侧分别是林肯和孙中山的肖像。肖像下方分别标有英文“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和繁体汉字“民族、民权、民生”。



图2
(2)图2邮票是美国为纪念中国抗战中的什么事件而发行的?
(3)从邮票可透视出孙中山与林肯治国理念的相似性是(   )(填涂字母)
A.主权在民   B.以法治国   C.中央集权   D.和而不同

材料三   新中国发行的邮票

图3-1为1956年发行的《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邮票,画而右侧写有“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文”:图3-2为《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左侧是孙中山1916年提写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文题”;图3-3为《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画面中突出了纪念馆墙上题词“天下为公孙文”。



图3-1 1956

图3-2 1981

图3-3 2016

(4)图3-1和图3-3邮票画面文字中,可以透视出孙中山的思想中受到了_________和 (思想)的影响:图3-2邮票画面文字中的“潮流”是指
(5)依据材料和所学,分别概述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五枚孙中山邮票的时代诉求。
2022-02-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根据下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A“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英国民人准听持照前往内地各处游历、通商。”
C“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D“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E“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

材料核心思想社会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AE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BF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G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DH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018-04-1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8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