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础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在此,毛泽东强调了
A.需广泛发动群众B.要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C.应坚持自力更生D.对外援不要抱有希望
2022-03-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迎元旦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材料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简述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3 .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不断的改革与自我革命中突破前行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田塍的界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同时代的严复,毕生最大功业是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名著为中文,其所译书籍中,最有影响的一部书当是……严氏从社会进化论更引申为世界列国的竞争,提醒国人必须努力争胜,方能自强保种。……此书在1898年正式出版后,引起极大的社会轰动,一时竞谈“天择”、“适存”。许多人还以进化论术语来给自己的小孩取名,胡适原名洪骈,读了该书后,决定改名为“适”,字“适之”。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雷颐《走向革命》

材料三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这种能力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就是要突破旧制度的藩篱。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突破了秦国的哪两项旧制度?商鞅变法对秦始皇成就霸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严复译著中“最有影响”的书籍。结合译著内容和时代主题分析该书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响?扼要概括该书的社会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百年探索的伟大征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错误。请指出党的历史上三次最具历史意义的主动纠正自身错误的史实。②自我革命还需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指出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大理论创新成果及主要意义。世纪之交,在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问题上又产生了什么重要理论成果?
2021-12-3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主要是两次重大的“变身"决定了西方今天的世界地位。第一次变身,是在1618 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完成的。经过这场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惨烈的多方混战,西方国家从宗教共同体变身成为了民族共同体……第二次变身,则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主导的“泛美利坚和平"之下,西方国家从政治共同体变身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在这样一个理解框架中考察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也先后完成了这两次变身,但用了远比西方短得多的时间。大体上,第一次变身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中国的最终实现;第二次变身是由邓小平领导的,今日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简言之,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只有两条硬道理:第一个是“问题不在宗教,而在民族!", 第二个是“问题不在政治,而在经济! ”。那么,西方做对了,中国也都做对了。而相比较而言, 中国花了小得多的代价。

——摘自文扬《从世界近代史看中国的成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毛泽东在解说他在中共七大上的报告时说:“在我的报告里,对资本主义问题已经有所发挥,比较充分地肯定了它。这有什么好处呢?是有好处的。我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肯定的,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资本主义。”据此可知,毛泽东
A.认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B.否定资产阶级共和道路
C.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理论D.决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11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决议》的前四部分,将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阐明每个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摘编自求是网《知识点!第三个历史决议:学什么,怎么学?》


依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时期,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12-19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安徽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甲: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政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后,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乙:它位于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北起长城线上的陕北横山,南至关中淳化,东濒黄河与山西隔水相望,西临宁夏,面积约十三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林伯渠曾经说过,边区“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后方。边区在军事上说来,它是绾毂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

材料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各阶级失败的救国方案。
(2)甲乙两位同学找到了一些关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根据地的史料,请将有关史实填进表格中。
时期地理位置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8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除非发动农民群众的人力和物力,否则中国就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只有迅速地实行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才能得到农民的合作。”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为消灭封建剥削提供了理论依据B.闹明了推翻国民党统治的必要性
C.分析了民族战争获胜的客观条件D.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9 . 1939年年底,毛泽东曾说他读了上百遍《共产党宣言),并表示以后“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在读书过程中,不仅将所读的内容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还把读书时自己头脑里所想、所思、所动等都记下来,表达出来。这反映了毛泽东
A.践行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原则B.强调实践经验主义的重要性
C.推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D.极力呼吁全国人民解放思想
10 . 思想争鸣和思想解放,青睐的是思想相互碰撞和思想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在甲午战争后相继登场的初期,即以各自的思想主张表现出了它们的不同面貌。但在维新运动的高潮中,互不干预,且以互为中国的前途履险而默认。但到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他的话表达了对改良派的失望,同时又明确地划分了革命与改良两个阵营的界线。章太炎在同一年发表的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章,则用更加尖刻的语言说明了两者的对立,从而揭开了革命和改良大论战的序幕。

——选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气象

《新青年》(月刊)新潮社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政府正式提倡白话文
《每周评论)(周刊)国民社教育部训令国文教学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潮》(月刊)平民演讲团教育部下令废除所有文言文教科书
《国民》(月刊)少年中国学会19181919年制定了汉语“注音符号”
《少年中国)(月刊)工读互助团10201921年白话文被公认为“国语”

——改编自(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材料三   中共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1977年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些话显然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稍后若干重要事件的发生或重要路线的制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整理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思想主张”的角度指出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改良派表现的“不同面貌”,并阐述章太炎在揭开“革命和改良大论战”“序幕”中所做的贡献。
(2)阅读材料二,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呈现的“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些“新气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创造”“毛泽东思想”的典型事例。②材料三中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扼要说明1978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事件”或“重要路线”。
2021-10-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