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毛泽东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上的参天大树。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下属于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是(  )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 . 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还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对这一探索历程中对应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井冈山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
C.延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
3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以下毛泽东的著作的出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⑧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4 . 毛泽东思想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重要的理论文章和著作问世,如下表所示部分内容。

根据表格信息,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7-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在共产党人,正因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有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194019日)


(1)该材料的出处是毛泽东的那篇文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   历史学家沈志华在其著作《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年的中国》一书中说,“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中共……提出的宏伟理想和奋斗目标,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论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哪些方面进行的探索使得“国人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2021-06-0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热身练(二) 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因为他们都       
①面对着同样的历史任务②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是同中国革命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12-05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它是毛泽东在苏联经济弊端并没有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材料评价的是
A.《实业计划》B.《井冈山的斗争》
C.《论十大关系》D.《新民主主义论》
2021-02-04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浙江·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1949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大事
19506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11952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
195312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195612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证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122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特征,结合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说明我国生产关系变革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十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毛泽东为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作出的贡献。
2021-03-0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绍兴高中历史00020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峰幸氺冲就提出了赶超西方的思想。1923年,他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中告诉/ 大听众,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确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建设新国家的一个最完全的主义”。为实现“赶超’’西方,孙中山指出,“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所以,“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济,为当今莫要之政策”。“欲我国转弱为强,反弱为盛,必俟学校振兴,家弦户诵.无民非士,无士非民,而后可与泰西诸国并驾齐驱, 驰轉于球之上。”他晚年在致瘳仲恺的信中强调指出:“予鉴察世界大势和本国国情,中国欲为世界一等大强国,及免重受各国矣力侵略,则须努力实行扩张军备建设也。若国民与政府一心一德实行之,则中国富强,如反掌之易也。”

——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的前景,“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失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摘编自郑大华《论毛泽东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实现“赶超”西方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如今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反映了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理念,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任一理念,并阐述其价值。(要求:理念表述明确,阐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