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夏,毛泽东专门召开有关国家资本主义的座谈会。在讲话中,他指出,资产阶级不走国家资本主义,没有路走,大势所趋;我们不走国家资本主义,也没有别的路,因为需要它。“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摘编自余源培《“国家资本主义”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现在还不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事实。”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它的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是资本主义的,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而“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则“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不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

     ——摘编自段晓萍《论邓小平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3年有关国家资本主义座谈会召开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并说明其在实践运用中的体现。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孙中山先生以毕生奋斗践行了他的誓言,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英雄气概和执着追求。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人民网人民日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吾志所向”是什么?分析孙中山“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