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文集》


(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刊、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 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即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姿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
请回答:
①三民主义星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在其指导下取得了重要实践成果,但是也有严重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②材料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重大作用?
③结合材料三,说明邓小平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20世纪中国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起到了指导作用,你从中能得出哪些启示?
2010-04-12更新 | 5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文科)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述提出的背景是
A.“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被打破
B.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对“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评价是一个敏感问题。1979年春,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会场内外出现了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对此,邓小平在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全党全国初步完成了正确认识历史的理论准备。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党内外要求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1979年,邓小平宣布中央将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邓小平对决议起草提出了三条总的原则,“第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二,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邓小平还组织4000人对《历史决议》草稿进行大讨论,“博采众议”又“力排众议”,为《历史决议》的出台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陈东林《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决定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决议起草过程中的贡献,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3-03-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020-02-06更新 | 170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国庆庆典游行中的标语方阵


材料三   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材料二中的方阵图体现的两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分别侧重解决什么问题?两者有何内在的联系?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能够成功的原因。
9 .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方阵。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材料一图片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三民主义在什么时候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2)阅读材料二回答,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人们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解决了哪两个重大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6-11-27更新 | 13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