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文集》


(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 . 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队伍中,出现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方阵。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长达十年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材料一图片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三民主义在什么时候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2)阅读材料二回答,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人们打出“小平您好”横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解决了哪两个重大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16-11-27更新 | 13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材料四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

4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存在这样不同的态度:固守、利用、批判。请分别列举代表性的思想理论。

(2)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此道路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4)综上所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福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6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