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各自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2)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二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3)材料三对于这场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你的理由。
2016-11-27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上期末考历史(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优势,乃至我们文化自信渐渐渍散,国人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把中国的落后归结为思想的守旧、文化的过时。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在学习西方制度文明的路径中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反传统的思潮,并被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文化不自信、文化自卑的论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二者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断寻找植根于中国国情与优秀文化的道路。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自信一点一滴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来。

——摘编自袁宏禹《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10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收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2)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二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标题)①        
(一)(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A.其方式是②        
B.其作用是“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小标题2)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三: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方视察》

材料四: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四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7-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度“十校联盟”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文科)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下面是1924年孙中山发表的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


材料二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等地视察途中发表了一系列讲话,被称为“北方谈话”。他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在上述谈话中,邓小平就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命题,实现了破题。

——摘编自舒以《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二十年(上卷)思想旗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方谈话”中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方谈话”对这一“关键命题”的表述。
2020-01-2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C.不利于彻底纠正“文革”错误
D.坚持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做法
2018-10-2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D.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