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A.阶级斗争为纲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现共同富裕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022-07-07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建党百年之际,回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光辉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2-03-16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初升高检测卷(一)-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A.源于并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B.科学规划了新时期的党建目标
C.有赖于构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有赖于构建平均主义分配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指出;“要看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意在强调
A.解放思想B.改善民生C.增强国力D.统筹兼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我国经历了三次大讨论:1978年前后的要“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1992年前后的要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997年前后的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这些讨论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结束了社会思想混乱的局面
C.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D.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2021-10-26更新 | 615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83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9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10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据《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的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
2021-06-13更新 | 6956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1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D.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1-04-07更新 | 563次组卷 | 20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1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9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列论述,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2021-02-10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1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0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邓小平“南方讲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将徘徊中的中国改革之舟又推向了一个新航程。由此可知
A.思想是人们政治经济活动的反映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C.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D.邓小平推动了改革进程
2021-02-09更新 | 266次组卷 | 8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11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