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吃“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农民、工人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罗斯福、邓小平分别面临着什么经济问题?概括指出他们解决这些经济问题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022-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有诸多伟大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这些革命家身上的一种共同精神,并予以阐释。(要求:共同精神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5-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主要是两次重大的“变身"决定了西方今天的世界地位。第一次变身,是在1618 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完成的。经过这场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惨烈的多方混战,西方国家从宗教共同体变身成为了民族共同体……第二次变身,则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主导的“泛美利坚和平"之下,西方国家从政治共同体变身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在这样一个理解框架中考察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也先后完成了这两次变身,但用了远比西方短得多的时间。大体上,第一次变身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中国的最终实现;第二次变身是由邓小平领导的,今日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简言之,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只有两条硬道理:第一个是“问题不在宗教,而在民族!", 第二个是“问题不在政治,而在经济! ”。那么,西方做对了,中国也都做对了。而相比较而言, 中国花了小得多的代价。

——摘自文扬《从世界近代史看中国的成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0月1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表演,在群众游行队伍中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位卓越的领导人分别用巨幅画像彩车,展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和他们的卓越思想。他们的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伟人的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以“伟人思想与中国社会进程”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11-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面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同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理论.实现不断创新,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选主题,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材料词汇是一个时代的标记,承载了历史的信息,有时也随时代发展而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条理清晰)
2020-12-2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1938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概念,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思路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最终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



从表格中选取相应(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3—4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正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内容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论述:

时间 内容
1920年 由于多次的交谈,一些当时的马列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
1928年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 ,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1928年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1956年 适当调整和平衡工业与农业两大产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82年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据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马克思主义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据长街《从“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等整理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关键词,确定一个主题,并就该主题展开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关键词和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