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956年4月)

—— 《毛泽东年谱》

材料二   “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 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984年3月)

“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 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1987年2月)

——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 月)


(1)指出材料一中“结合”的内涵.并列出材料所言两次“结合”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做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对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1)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事项内容或意义
A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一大B________,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共C________制定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D__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后建立了E________等革命根据地,确立了“F________”的道路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G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中共H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有哪些?
2023-02-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

——刘军《旗帜颂》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理论”具体指什么?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
2022-12-1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20世纪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材料二: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这一思想”指的是什么,它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哪一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理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争。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以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不断得以发展成熟,直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逐步形成,党才能够更好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和进行理论思考,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从而使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逐渐赢得崇高威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启示》

材料二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历史任务。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的非典疫情,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这些认识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根本问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指明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冷溶《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真学习〈胡锦涛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性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不断丰富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19791126

材料三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依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2022-02-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剧,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   19304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兵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的革命道路主张;根据民主革命的实践来评价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了哪些主要的理论成果?它们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国到清末,中国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集团内曾发生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商鞅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斗争,使秦国“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但最后惨遭车裂而死。宋神宗即位后,鉴于宋王朝“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尤欲更新”,便起用改革家王安石实行变法。但在新法推行过程中,他不是从政治体制上革除“三冗”的病疾,反而应经济改革之急,制置三司条例司,使原来的行政机构更加庞大,同时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神宗便屡屡动摇,致使王安石处境艰难,最终在新法逐一被罢除中忧郁死去。明代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行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才推行“一条鞭法”,使危亡的明王朝一度振兴,但他死后,不仅新政被废,而且落了个被抄家的下场。

——摘编自潘日波《中国古代改革成败得失论》

材料二   与戊戌变法相比,1901~1911年的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恰当的方式。我国相继开放了多个沿海城市和边境地区,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的信息,了解最新动态,推动我国国内政策的调整。

——摘编自谢丽伟《浅谈我国改革开放经验和不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改革败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戊戌变法相比清末新政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10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在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与中国抗衡的是几个科学、机械及民族主义立国的列强。我们在道光年间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仍旧不觉悟,不承认国家及民族的危险。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