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五蠢》记载: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材料提供的寓言体现了小故事大道理,给人以诸多启发。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感受到的启发,并结合所学的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简要写出所提炼的启发,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6-27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综合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反映的理论成果推进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B.全面协调发展观念的形成
C.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1985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内因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合所学知识,不少于四个角度,对“内因论”进行合理的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3)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期”,有哪些新的理论成果应运而生?
2019-10-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019-09-20更新 | 58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

——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方(克立)先生指出,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谓“现代新儒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方先生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之始,乃至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一直在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较之现代新儒家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理性和健全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方先生强调指出,与现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睁开眼睛看世界,对东方和西方各民族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对近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均采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态度。很明显,这两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胸襟和开放态度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较顽固守旧派有着相对多元开放立场的现代新儒家,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显然还是要逊色得多。

——林存光《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我们应对“大陆新儒家”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

7 . 2016年天津博物馆举办了《家风耀中华》主题展览。展出的40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展现了古代先贤修身齐家的家国情怀、革命先辈言传身教的崇高风范、历史名人恪守传承的人生境界和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做人操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家风与国风】家风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彰显着国风与国魂。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第二十章


(1)“仁”的思想影响着中国每一个家庭,它有助于构筑怎样的家风文化?
【家风与党风】不管是在金戈铁马的战争岁月,还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共产党人始终引领着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

1921年远在苏联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的张太雷在家书中写道“没有国家民族的昌盛,就不可能有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在张太雷牺牲后,他的女儿正是怀揣这封家书,一路追随父亲的脚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家风与民风】家风文化反映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

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出一整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培养孩子树立国家思想,树立自尊、自由、自治、讲权利、讲义务等新的思想道德观念。

有人曾问梁思礼先生:你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得很肯定:“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撑了我一生的追求。”梁思礼还曾说过,梁启超对他的最大影响就是爱国主义思想和忧国忧民。正是因为受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使我牢固地树立了国家必须强盛的观念,这百余年来我们受到的欺负使我感到我们一定要变成一个强盛的国家。

梁思礼:(1924.8.24——2016.4.14),梁启超的第五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1947年获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辛辛那提大学博士学位;1950任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技术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创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新模式”的社会条件和深远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中张太雷女儿和梁思礼先生的成长经历,谈谈家风文化对一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8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9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在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       
A.民主主义革命B.民族独立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D.科学和谐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