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   (1985年)“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内因论”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结合所学知识,不少于四个角度,对“内因论”进行合理的说明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
(3)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时期”,有哪些新的理论成果应运而生?
2019-10-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019-09-20更新 | 58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学考班)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科学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中国走什么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依靠谁的问题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D.①③
2019-01-30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
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②实事求是
③与时俱进 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
2016-11-18更新 | 1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温家宝总理在建党90周年庆祝会上强调: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体现了党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始终代表中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2013-01-28更新 | 8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龙岩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