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它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如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而且,孙中山先生考虑新建国家,名称叫作民国,这里还是以民为本。

——摘编自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二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等言论均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转向。

——摘编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据。
2019-10-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 . 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
A.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19-10-08更新 | 39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9-2020年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以来,为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产生了许多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鱿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试验用书《历史》

材料二   (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卒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表述的是什么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材料三   24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袖。在24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忍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慈的毛泽东忍想.……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4)综上,谈一谈你对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在《国事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

——《李维汉选集》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文选》

材料五: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有什么转变?结合所学指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综合材料三、四、五中共党章修改的史实,反映了什么?
2019-10-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B.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C.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
D.在党的十六大上被确立为指导思想
2019-09-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鹿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2019-09-22更新 | 510次组卷 | 12卷引用:人教版(2019)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题
8 . 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019-09-20更新 | 58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三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时代》周刊将毛泽东和邓小平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路线、方针和政策?

2019-09-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拓展训练历史试题
10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在这块曾被称为“停滞的帝国”的土地上,奔驰的时间划出一道人类发展的炫目曲线……在60年的岁月、不断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表”,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对表”,与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对表”,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在短短60年里,新中国将一个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标注为举世瞩目的“北京时间”。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

——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时间”由“几百年来被世界漠视的时区”变得“举世瞩目”甚至“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