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历史时期辉煌成就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材料二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
(2)请分别举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2021-0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大突破,从1978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

第二大突破,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上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

第三大突破,从中共十七大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转什么轨呢?就是要从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以总量倍增为目的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到……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


(1)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松绑发展”,我国在农村、城市分别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2)为了“借力发展”,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了哪一个国际组织?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指导“转轨发展”,在中共十七大、十九大上形成了哪两大重要理论成果?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谊认为,国家的财政收入都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须臾不可失去的生存条件,“故夫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因此,统治者在为政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怀有爱民、怜民之心,什么事都能为民着想。为此,统治者要对人民行仁政,施礼教,进行道德教化使人民懂得礼仪的同时,还要使得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丰衣足食,衣食无忧。贾谊深知爱民的贤臣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也深感贤吏难求。为此,他提出选拔官吏的原则,即人民的舆论和拥护。

——摘编自李仰飞《试论贾谊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无不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

——摘编自何丽君《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贾谊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汉贾谊相比,近代梁启超、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指导及其实践。
9 .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几十年来未遇的特大暴风雪灾害,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党中央领导下,解放军官兵抢救供电线路,疏通道路,尽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首先代表的是(   )
A.人民的利益B.党的利益C.国家的利益D.民族的利益
10 . 长株潭一体化的设想已有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有人提议建立“毛泽东城”,改革开放后积极推行一体化建设,倡导“融城”,“十七大”后,最终被国家确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两型社会”的理念突出体现了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的发展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