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1 . 新中国70年成立来,我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5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宣布:“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广大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身社会工作……1957年,全国女职工由1949年的60万上升为3286万人,是原来的55倍。广大妇女不仅在家庭中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1953年和1956年,有亿万妇女参加了基层普选和民主建政工作。1954年,全国各地共有98万妇女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占全国代表总数的173%,有147名妇女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占代表总数的近12%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材料二 50年代以来的工资制)是国家而不是企业来决定单个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是国家统一规定,所以一旦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下来,便很难变更。……“按劳分配”这项改革原则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决议”。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多种试验在企业层次得以实施,包括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1992年末,政府宣布从1993年开始,弹性工资制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行,劳动部将不再控制企业雇用的人数或者企业工资簿上的人数,同时也不再控制技术培训项目中招募的毕业生人数。

——摘编自赵明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工人》

材料三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摘自1988912日邓小平淡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
这些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工资制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变革。
(3)结合所学,列举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在航天与农业领域所取得的两项突出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这一谈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2019-10-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浙江省十校联盟2019年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科技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国防建设战略阶段(19491977年)、经济建设战略阶段(19781994年)、科教兴国战略阶段(19952005年)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五个鲜明特点:从供给主导式政策变迁向需求引导式政策变迁转变: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多项政策组合协同推进转变;从科技工具理性向科技工具理性与科技价值理性并重转变;从政府行政指令向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重转变: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摘编自金世斌《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科技”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4 .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意在关上其他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大门。对此,中国政府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可见,该条约的签订
A.暴露了美、英、苏垄断核优势的意图
B.有效地防止了核武器的扩散
C.有利于中国研究和发展核能技术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22-06-21更新 | 433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B.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6 . 1959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学说;1960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沧昌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这些成果
A.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B.表明经济困难对科技影响有限
C.体现少数科技领域的领先趋势
D.说明科技界也出现“大跃进”运动
7 .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屠呦呦接受此项研究任务的国际背景是
A.中苏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
C.多极化趋势加强D.不结盟运动开展
8 . 中国首架大飞机有望于2017年升空,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上,将排在波音.空客之后,位列第三。大飞机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是拉动工业技术链条的“总龙头”,其研制必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强化民族工业的力量,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材料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主要说明了我国研制大飞机
A.适应区域集团化趋势
B.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
D.符合全球政治军事合作的大趋势
2016-11-18更新 | 5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陕西省长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9 . 科技·进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二   20224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完成,进入全面建造阶段。随后的6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陈冬、刘洋、蔡旭哲成功送入太空,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以来的首次载人任务正式开启。724日,我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也是迄今我国最大单密封舱体的问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横空飞九天,有力推进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按期圆满完成。

——新华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周年:逐梦苍穹未来可期》


(1)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进步,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以载人航天飞船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23-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高新科技
2022-09-09更新 | 23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曲折与延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