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A.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B.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2 . 1959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学说;1960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沧昌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这些成果
A.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B.表明经济困难对科技影响有限
C.体现少数科技领域的领先趋势
D.说明科技界也出现“大跃进”运动
3 .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屠呦呦接受此项研究任务的国际背景是
A.中苏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
C.多极化趋势加强D.不结盟运动开展
4 .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庆典和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了歼20、东风41等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的军事封锁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2020-01-11更新 | 9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五校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