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留俄教育兴起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期得到很大发展。189612月,总理衙门鉴于同文馆学生“临时传述,而洋人茫然不解者"提交了"奏派学生出洋片"一折,由同文馆向英、法、俄、德四国使馆各派学生四名,由政府承担学生学费与生活费,进行语言的进修。1902年,光绪发布上谕,号召“选择明通端正之学生筹给经费派往西洋各国考求专门学业,务期成就真才以备任使"。于是,总理衙门、学部、邮传部选派学员赴俄学习铁路、法政、矿务和商业等专门学科。湖北总督端方认为选派留学生对于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首开地方派遣留俄学生之先河。1905年以后,留学成为知识分子入仕的一条捷径,自费留俄人员的比例大为增加。

——摘编自张泽宇《晚清留俄教育述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表述了希望派遣考察团或者留学生赴苏学习的愿望。1951年新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向苏联东欧国家派遣留学生,当年实际派出留学生380名,其中留学苏联学生375名。第一批留苏学生专业主要集中于卫生、水利、轻重燃料工业、教育、交通运输等行业上,他们中的一些人日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研究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首次派遣留苏学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侧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大学生,第二类是侧重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钻研的研究生,随后增加了偏重于实际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实习生和赴苏进修的高校教师。

——摘编自周尚文、李鹏《新中国首批派遣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留俄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留苏的特点及其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生活状况严重恶化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童工年幼就进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1830年,查理德·罗伯茨改进了自动纺织机,成为完全机械化的棉纺织机,不会频繁的开断线,减少了童工接线头工作量的需求。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越来越复杂,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儿童越来起不适应在工厂中工作。学校可以把童工从工厂中解教出来,或者可以减少街上无所事事的孩童。大部分工人阶级家庭父母把知识看作是未来英国社会竞争的重要因素,希望子女能去学校接受教育,政府也更加关注和支持教育发展。

——摘编自张嘉瑶《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童工生存状态研究》

材料二   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契机是在1954年。据统计,“1954年全国约有60%即23万余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约有63%即209万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初级中学,需要参加生产”,针对这种情况,19559月须发的《小学教学计划》新增“手工劳动”课,劳动教育正式进入学校课程体系。1955-1957年,小学阶段出现“手工劳动”“农业常识”课,中学阶段设置“制图”、“工农业基础知识”和“实习”课,初中进行的“实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在工厂和实验园地实习,高中进行的“实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农业实习、机械学实习和电工实习。

——摘编自艾兴等《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重视儿童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2022-03-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清学校,向沿明制”,国子监是清代最高的教育机构。雍正三年(1725年),设管理监事大臣作为国子监最高领导,直接向皇帝负责。学生分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察志、广业六堂。乾隆二年(1737年),增加水利、天宫、河渠、算法等教学内容。地方设府、州、县学,“各学教官,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皆设训导佐之”。乡镇地区设社学,招收乡村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子弟入学,学习优异者可考入各地方官学。1904,清政府颁布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该学制纵向分作七级: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大学党、分科大学等。横向分作三部分:普通学堂、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1905年,清政府废国子监,设学部取代以前代管教育的礼部,主管全国教育。1906年,省设提学使司,府州县设劝学所,作为地方教育机构,确立“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

——摘编自胡庆华《清朝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110月,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颁布,奠定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1985年,国家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次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终身教育,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编自杨雅惠《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教育体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事业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