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1 . 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于图片分析的检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诊断,且在部分诊断领域可达到90%以上;在智能金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理财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反映出(       
A.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提高B.科技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变化D.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智力水平
2022-05-26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21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大会期间,虚拟主持人“泠鸢”与大会主持人一起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口秀。下列科技中为“泠鸢”的研发奠定了技术基础的是()
A.生物科技的革新B.5G通信技术的推广
C.信息技术的发展D.电气科技的进步
3 .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以下现代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们初步掌握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②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④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4 . 2019年4月至今,全国超过24个省的500多名县长、副县长走进直播间,通过在线视频与短视频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反映了
A.人们对直播带货广泛认同B.互联网技术超过前代
C.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D.信息技术普遍被应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列入人民海军标明中国海军航母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3)材料二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738年版伏尔泰所著《牛顿的哲学原理》的封面,左上角的人物是牛顿,他头上的“光明”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了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牛顿力学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同规律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材料二 某学习小组为撰写历史小论文搜集了如下资料:

①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②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1962年,蕾切尔·卡森发表《寂静的春天》,主要探讨污染问题,尤其是使用DDT等杀虫剂,对于动植物乃至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

④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

⑤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⑥2006年,瑞典《英里克斯邮报》宣布自明年起停印报纸,改为只在网络上发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运用材料二,提出两个观点,构思历史小论文,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可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
观点二:

2020-11-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现代中国正走人“微时代”,出现“微信”“微博”“微课”“微讲座”等“微工具”或“微事务”。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当代中国
A.科学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B.科技进步促使社会节奏加快
C.传统科技观念遭到了颠覆D.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地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基本历程

时间大事记
第一阶段(1949-1977)1956年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把国防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集中力量攻克军事尖端科技问题。
第二阶段(1978-1994)1978年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启动科技服务经济建设的体制改革。
第三阶段(1995-2005)1995年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把现代教育、科技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全面建设内含科技文化、科技精神、科技理性和科技创造力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教育体系。
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
第四阶段(2006至今)2006年颁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015年颁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到了依靠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

               ——摘编自金世斌《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路径与趋势展望》


(1)根据材料,从战略目标角度概要指出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四个阶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技政策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动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科技政策演进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0年,康熙帝在颐和园设如意馆,1713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心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颐和园中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的故宫藏有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

——摘编自白晋《康熙帝传》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科学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说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11-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08-10更新 | 663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