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这一时期文艺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文化园地里“样板戏”一枝独秀
D.“二为”方向使艺术创作更有生机
2 . 1957年毛泽东强调:“双百”方针是一项长期性的基本方针;治理我们的国家应该采取“放”的办法;我们目前不是“放”得过多,而是“放”得不够。这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双百”方针
A.得不到知识分子的认同
B.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C.即将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遭到人们的普遍抵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他们害怕外国‘帝国主义’威胁和外国‘共产主义’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双百”方针提出——经营者革命
B.“双百”方针提出——福利国家
C.人民公社运动——“人民资本主义”
D.人民公社运动——罗斯福新政
4 . 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是
A.“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5 .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周恩来的谈话
A.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019-04-18更新 | 245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60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南征北战》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
7 .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科学家的讲话
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B.贯彻执行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C.响应了国家发展科技的远景规划
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
8 . 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根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表明双百方针
A.引发了文艺领域混乱
B.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
C.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
D.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
9 . 毛泽东曾说:“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明毛泽东
A.在艺术问题上坚持“百花齐放"
B.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C.在学术问题上坚持“百家争鸣"
D.坚持学术文化自由化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0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