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6年,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向科学家和文艺工作者谈到某一方针时说:“提倡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该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湖南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分班考试历史卷
4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工农兵题材写作的主流之外,出现了一些边缘性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的《红豆》、茹志娟的《百合花》等,这些作品突破了概念化的写作,给文学大潮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边缘性作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巨大的变革B.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D.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这些边缘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
A.经济建设巨大成就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D.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  )
A.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B.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
C.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2020-03-23更新 | 97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作于1958年的作品,首演即好评如潮,但在“文革”时期,其被指为“大毒草”遭禁播,直到1978年6月才开禁播放。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曲折B.政治运动影响了艺术创作
C.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的繁荣D.改革开放促进了艺术复兴
8 . 邮票是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如图是1979年的邮票,主要是为了纪念和肯定“双百”方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学术和艺术领域的成就斐然B.社会文化领域的“拨乱反正”
C.科技文化体制开始进行改革D.“三个面向”取得突出成就
9 . 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郭沫若认为始于战国,范文澜认为始于西周。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B.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D.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
10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小巷深处》、丰村的《美丽》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一现象
A.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B.得益于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C.根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说明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