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贝多芬享有“乐圣”的美誉,他是继海顿、莫扎特之后最伟大的欧洲作曲家,他的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完成的不朽之作。《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以主调织体为主,表现出了愉悦的心情;第二乐章描绘了悲伤的情感、阴暗的吟诵;第三乐章采用了急板的速度,细腻地表现了作曲家感情的波动和痛苦失望的心情,但他刚毅的天性又使他不愿屈服于生活中的任何不幸;在乐曲的末乐章,表达出了内心的热情冲动和坚强的意志。贝多芬的音乐强调“人”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题。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贝多芬的音乐之所以思想深刻而伟大,是与他本人的经历分不开的,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想象力,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给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汶琳《论贝多芬音乐风格的特点》

材料二   从技术手段上看,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电子合成器不仅能够成功地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而且可以再现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风雨雷电、鸟叫虫鸣可以成为音乐作品的一部分,重金属、噪音也闯入了音乐艺术的殿堂。不仅如此,音乐家丢掉钢琴和五线谱而利用电子程序进行数字化创作也成为一种可能。于是,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创作技巧和准则被完全颠覆了。从美学风格来看,与传统音乐力求发现和谐法则的美学努力不同,20世纪以来的当代音乐企图全面颠覆传统的艺术原理,标新立异地创作着无调性、无旋律、不和谐的音乐。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贝多芬音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音乐创作标新立异的原因,并简要说明音乐的作用。
2022-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71年,著名音乐人约输・列侬(John Lennon)创作了歌曲《想象(Imagine)》,他希望人们想象一个没有宗教派别、民族界限造成的战火与隔阂的世界,并且讨论了人们生活在更少物质财富世界的可能性。他创作此歌曲旨在中
A.消除冷战所带来的世界隔绝B.宣扬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普世价值
C.提醒人类反思诸多现实问题D.揭露美国“滞胀”背景下的危机
2021-05-2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十)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多戈。”

材料二音乐用自己的音调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过程。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以听到残酷的战争、威武的进军和胜利,听到革命进行曲的音调和节奏。他的第五交响曲的结尾部分就是如此。

——鲍烈夫《美学》

(1)材料二的对白出自哪一部戏剧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派别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

2017-11-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右图背景介绍:2009年10月28日凌晨零时,收录美国“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的纪录片电影《This is it》(《就是这样》)在全球99国(包括中国在内)同步上映,各地歌迷引颈盼望争睹天王生前的最后遗作。该片轰动全球反映出(       
A.美国摇滚乐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音乐
B.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已获得全球各国的普遍认可
C.世界文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D.各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和交融日益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摇滚乐风靡全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①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良知复兴”成为共识   
③音乐的多元融合          ④电视技术的发展
A.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 . 【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   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

——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 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

——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流行音乐有摇滚乐、蓝调和爵士,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其原因有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
②新时代大众心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
③摇滚乐是黑人音乐、白人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有机结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④摇滚乐强烈的节奏、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易于被青少年接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2017-12-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运用大历史观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

(大历史观:从历史的纵横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