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梭伦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2016-11-18更新 | 1047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方面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阅读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变法和古代西方改革的内涵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概括出战国时期变法的相应措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索伦改革的原则,并举出两点“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的差距”的史实。
2016-11-18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