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梭伦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雅典的民主政体尽管是所有古代国家中一种“高度发展的国家形态”,是当时最进步的政体,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社会基础虽较君主专制、贵族寡头制的基础宽大,但也仅及社会上一部分有血缘的同胞之间。雅典的公民权只属于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人,奴隶、外邦人甚至本邦妇女均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利,其目的是要把公民集合成一个在国内享有特权、在国外控制附属国的统治阶级。因此,它在尽情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城邦繁盛的同时,又窒息了奴隶和外邦人及妇女自由发展的权利。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大局限。另外,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它只能在一个小国范围内实行。这种直接民主制在具体运用时有时流于极端,少数野心家往往操纵公民大会,作出有害于国家的错误决定。可以说,古代雅典的辉煌诞生于民主政治的宽松和自由的氛围之中,雅典后来的衰落,也正是基于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

《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齐涛主编)


请完成:
(1)概括归纳上述材料对雅典民主政治评价的观点。
(2)概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
2018-03-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同步测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
大约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梯尼联合平民推翻了僭主政治,实行改革。他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域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同时,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还从每个部落选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请完成:
(1)概括归纳克里斯梯尼改革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材料中的僭主政治是指什么事件?为防止该事件再次重演,克里斯梯尼制定了什么法令?
(3)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梯尼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关系怎样?
2018-03-2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春季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1.3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同步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是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是障碍”在梭伦时代是否实现?简要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方面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在两千多年前便达到惊人的深度与广度,可谓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但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斯多噶派,似乎都对雅典社会心怀不满。就“主权在民”而言,据学者估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时,雅典成年公民为4万人,其家属14万人,异邦人7万人,奴隶在15-40万之间。就其公民内部的民主来说,在伯里克利的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 000人至35 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 000人至3 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置坚盾,均衡两方,不允许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了苏格拉底讲述的寓言——“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商业者上加入了铁和铜。”大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从事工作。“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在柏拉图这里,正义意味着各尽其性、各就其位。而在雅典城邦中,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做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

——摘自倔强的狮子博客 《读雅典政制有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主权在民”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提出“公平正义”带来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
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这种国家推行的道德制度,商鞅显然试图削弱家庭团结的纽带,办法是在一开始对有两个以上男丁住在一起的家庭征双倍税赋。后来,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这种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连同其变异形式和更细致的形式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为了奖励功绩,设置了分等级的荣誉爵位。在一开始,爵位可能赐给有军功的人。但到了相当晚的时期,通过向国家贡献粮食,人们可以取得爵位。取得爵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免除劳役或税赋,就某些爵位来说,还可以得到土地或官职的赏赐。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改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待民众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商鞅在对待民众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