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A.曹丕B.拓跋宏C.司马炎D.李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A.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B.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3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
4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因素。以下对中国古代变法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推行郡县制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C.宋仁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D.张居正死后改革内容全部废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为有效巩固北魏政权,促进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的举措有(     
①实行俸禄制 ②推行均田制 ③改革税制 ④设立三长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改革从③迁都到②
C.王安石在②主持变法D.明太祖在④废除了宰相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评价古代某位帝王:“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下列属于该帝王亲政后的改革举措有
①推行俸禄制、均田制                       ②皇族拓跋氏改姓元
③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④创立九品中正制,维护鲜卑贵族特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魏书》记载,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C.均田制已遭到破坏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022-06-25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改革的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馐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又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材料四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取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举措。并从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地位的认识。
2022-02-22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等草原人后裔分成甲、乙、丙、丁四姓,中原士人分为全国大姓及州大姓、郡大姓、县大姓几个等级,鼓励二者按等级通婚。孝文帝自己也率先娶了汉族大姓卢、崔、郑、王四家的女儿为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姓。这一诏令的推行有利于
A.促进民族融合B.取缔特权阶层C.加快人口增长D.推进农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