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D.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2022-06-23更新 | 4118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主席在2014929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曾说“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进一步强调:“我国历史上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民族交融的历程。


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题,选取2-3个时期中华民族交融的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   ③说汉话   ④改汉姓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7 .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2021-06-01更新 | 405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此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恢复
C.门阀世族在中原得到发展D.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促进繁荣
2020-12-19更新 | 601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仿照汉制,下令:“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这一诏令的推行
A.取缔了特权阶层B.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C.加快了社会流动D.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魏孝文帝下令“革衣服之制”。采用中原的传统服饰,详细规定了官吏的朝服和妇女服饰的具体样式;另外,还提倡鲜卑贵族改用汉姓以及与汉族士族通婚等等。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改变本民族穿着习惯B.迎合汉族姓氏制度
C.改变本民族的通婚方式D.推动其政权封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