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材料   今湖南西部及其周边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原设羁縻州数十,由荆湖北路的辰州管辖,熙宁五年,王安石派新法主将章惇主持开发湘西地区。首先对梅山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得主客户14809户,丁79089口,田260436亩”,增加了田赋等收入;然后颁布诏令宣布凡是藏匿于两江地区各种罪犯一律赦免,立功归顺还可获奖励,如敢制造事端立即捕杀;在新开发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如新建的新化县,于熙宁七年已建立县学,政府找给水田二百亩作为学田用作县学的经费等:以后又在湘西、湘中及西南山区陆续设置县、镇、察、堡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归顺宋政府直接管辖,这些变化都是王安石变法所带来的。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湘西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期间开发湘西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政府为控制市场流通,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

材料二   (宋)元祜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市易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分析其实施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市易法为例,说明其受到梁启超赞成的理由。
3 .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厢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不及等者留本地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厢军因而也称“役兵”。

——摘编自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

材料二 宋太祖创禁军更戍法,轮流更戍他地,更戍以指挥为单位,通常一次以三年为期,家属不得随行,到期回原驻地,拣选精壮士兵补充上一级禁军,淘汰老弱士兵降充下一级禁军或厢军或退役。禁军更戍分为屯驻禁军、驻泊禁军与就粮禁军。此外,首都开封的禁军称为在京禁军,仍按原禁军编制及更戍制轮戍外地。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1)指出材料中宋初采取的军事措施。
(2)指出王安石变法是如何克服宋初军事方面的弊端的。
2020-07-0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压轴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改革中,王安石在太学实行“三合法”,规定初入学的为外舍生,不限名额;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名额200人;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名额100人。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在科举改革方面,王安石为改变当时士人“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现状,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试举人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王安石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5 . 材料 韩琦曾上疏日: “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街前。自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分求死以就单丁,规团百端,以苟脱沟壑之患。《宋史.神宗二》载:“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募法,三人相任,街前仍供物产为抵。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当投入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教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制钱。”。王安石役法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应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

--摘编自傅允生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免役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免役法的作用。
6 . 改革家桑弘羊与王安石

材料一 西汉前期,盐铁商人“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有的商人把甲地特产向乙地缺货地区运输销售,又把乙地多余产品转到有需求的甲地,获得巨额利益;还有些商人通过囤积居奇而致富。他们与地方诸侯互动频繁。

汉武帝时,桑弘羊掌管天下盐铁,在地方增设盐铁官,扩大官营盐铁的规模;规定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相互转输;在京师设置平准机构,政府垄断天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史记》记载:“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涨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元年八月,司马光与王安石争论理财之道。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是未得善理财之人。

司马光说:“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以尽民财。”

王安石对曰:“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反驳:“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司马迁书之以讥武帝之不明耳。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桑弘羊能致国用之饶,不取于民,将焉取之?”


(1)阅读材料一,概述桑弘羊改革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理由;结合两则材料,列举王安石变法中继承桑弘羊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7 . 宋代民本思想非常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方今之势,诚何异于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者乎?(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窃惟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

——程颐《上仁宗皇帝书》

“省刑罚,薄税敛,此二者仁政之大目也。”“君不仁而求富,是以有司知重敛而不知恤民。故君行仁政,则有司皆爱其民,而民亦爱之矣”

——朱熹《孟子集注》

“夫闵仁百姓而无夺其时,无侵其财,无耗其力,使其无憾于衣食,而有以养生丧死,此礼义廉耻之所长,而二帝、三王诫敕百工诸侯之所先,后世不可以忽者也。”

——王安石《临川文集》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宋代民本思想活跃的主要原因。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措施,谈谈你对宋代民本思想的认识。
2020-06-0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高三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068年的延和殿论辩上,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法;司马光则认为“不加赋而国用足,不过是设法阴夺民利”,应“减损浮冗而省用之”。两人争论的焦点是
A.增税与减赋B.利民与害民C.开源与节流D.国富与民强

9 . 材料 熙宁二年七月,责成六路发运使熟悉各自管轄区的情况,由发运使以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籴本,根据“从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灵活筹办上供物品。秋,为了通一路之有无,责发残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规定各路常平、广惠仓的粮食或现钱贷给民户,一年贷两次:正月货出的随夏税归还,五月货出的随秋税归还,利率每次二分。熙宁四年,“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出钱,谓之助役钱”。熙宁五年八月,以东、西、南、北四边各千步为一方,丈量全国土地。然后按各户占有的土地的多少及高下、肥瘠情况分等,分别规定税额,并立田契。

——摘编自张扶直《略论王安石的财政思想及其财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财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财政改革的影响。
2020-05-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甘肃省陇南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为宋代财用之蠹者,第一是冗兵,第二则是冗吏。……以中国以往历史而论,只要国家走上统一的路,以广土众民供养一个中央政府,除非穷奢极欲,绝不至于患贫。

——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2011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积贫积弱”说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5-1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