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隆庆六年(1572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间担任内阁首辅,曾上奏《辛未会试程策》,阐述他的治国思想,成为其日后在万历年间改革的蓝本。他主张国家治理“随时制宜”,强调为国立政,首要在于“安民”。他既主张皇帝必须重新树立朝廷的权威与君主之威,又强调严厉整肃群臣的贪腐怠政。他主张官员的任用或罢免、奖赏与惩罚,应重视其实才与政绩,不为资历资格所限。对于边患侵扰问题,他提出了加强武备、整顿边防、奖励军功、转弱为强的战略。在张居正着手改革的时代,清除官场积弊,官员怠政、腐败等问题得到改善,使得万历年间的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破格启用大批人才,解决了明朝选拔官员的负面危害,改革卓有成效,促进了“万历中兴”形成。

——摘编自李天石《张居正行政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的治国思想。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在《陈六事书》指出,当时的官场“大言不当者,以虚声窃誉;脂书逢迎者以巧宦易容……或因一事之善,而终身借之以为资……且近来又有一种风尚:士大夫务为声称,含其职业而出位是思,于今时又为朝阳之鸣矣。”万历元年(1573年)他提出官吏考成法,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考察标准是“惟也安静宜民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亦列下考"。考核方法是吏部逐级考核,通过询事考言,以言核事,以事核效,评定官员的勤情,定期考勤,随事考核,以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防范玩忽职守的现象。张居正在考察中裁撒了冗员,奖励贤能,官员们“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张居正指出当时官场有哪些不正之风?针对这些问题,张居正在“官吏考成法"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2)依据材料,分析“官吏考成法"为什么使当时的官员们“不敢饰非"?
2021-08-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驿递是官方的主要交通制度,从北京到各省的交通要道都设有驿站,负责供应来往官员的吃、住、夫役、和车马等交通工具。这些负担分摊给就近的劳动人民。明初驿站有严格规定,非有军务和国家大事,不得发给勘合(印信)乘驿。这些章程到明后期已经名存实亡,兵部和各省抚按随意填发印信送人情,一张印信使用终身,或是辗转相赠。官员住在驿站,百般需索,捕人掠盗骚扰不已成为酷虐的暴政。张居正于万历三年(公元1575)颁发通令,任何官员非军国大事一概不准领取通行的印信,同时又大力削减驿站的供应,违章擅用驿站官员,严加惩治,概不手软。纵子驰驿的甘肃巡抚侯东莱,太原府的官员,太仆寺的大僚等都因此被纠劾,受到惩罚。从此以后官员们乘舟车、住客店与一般旅行一样,自行负担旅费,多年积弊被扫除了,“小民欢呼歌诵”。

——摘编自《中国古代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张居正驿递改革的意义。
2022-02-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0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