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张居正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变法与改革】

材料一   改革要立足于对内外环境的准确判断;改革者要树立远大的目光和大无畏的精神;改革一定要正视人性才能因“性”利导;改革要通过“法治”推行,借助“势治”巩固。

——摘编自董成雄、王四达《“商鞅变法”的现代启示一从习近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座谈会讲话谈起》

材料二   熙宁初,王介甫(注:王安石)行新法,并用君子小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为俗学不通世务,斥去;小人苟容谄佞,介甫以为有材能知变通,用之。……介甫性狠愎,众人以为不.可,则执之愈坚。君子既去,所用皆小人,争为刻薄,故害天下益深。使众君子未用与之敌,俟其势久自缓,委曲平章,尚有听从之理,俾小人无隙以乘,其为害不至此之甚也。

——摘编自郑志强《从范仲淹、王安石到章惇、蔡京一北宋改革警示录》

材料三   明代的宗藩制度和优免制度引起的弊端极为严重,财政危机、田赋不清、负担不公、社会动荡皆与其密切相关。但张居正知其弊而不改,而是一味强调以增收来解决日益增加的财政支出问题。例如,对于清丈土地,只要地方官多丈量出田亩,并增加田赋,便给予表彰甚至晋升。于是,地方官罔顾事实,为邀功而无所不用其极。

——摘编自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一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背景,并分析改革都取得显著成效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共同之处。
2021-11-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在掌握中枢大权之后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二年(1574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

——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

材料二     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一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考成法”在官员内部确立了层层监督的机制,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员均被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之中,官场从怠惰成风到战战兢兢,万历时期被罢黜的各级官吏两千余人,比明初多四十余倍。张居正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官员,以致身后遭受攻击,“考成法”终被废止。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的官吏改革措施。
2021-05-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