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木鲁克在训练

材料二 马木鲁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鲁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埃及的马木鲁克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2019-08-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

材料二 对阿里改革的几种不同评价:

甲:阿里改革实行“现代化”是为了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乙:阿里改革把埃及从若干世纪的沉睡中唤醒了。

丙:阿里改革是为私利把埃及引向一条徒劳无益的冒险道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被迫作出“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
(2)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一种评价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019-07-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测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大人民对穆罕默德·阿里穷兵黩武,连年发动对外战争深恶痛绝。……为了逃避服兵役,有钱人出钱叫人顶替;穷人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些成年男子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广大人民不时进行起义,反对阿里政权。这样,穆罕默德·阿里在19世纪30年代的处境已经不妙:由于缺乏劳力,埃及四分之一的土地荒芜;工厂不能正常运转,窝工、停工经常发生;军队得不到补充,更不用说扩充了。

——摘编自杨灏城《埃及近代史》

材料二 为什么俄国会一反自己的传统政策而同意这样做呢?因为这个条约并不是对奥斯曼帝国的一种保障,可以说,它是对付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穆罕默德·阿里统治的埃及——的工具;这个条约至少从俄国的最初意图来看相当于一个反法同盟。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他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1)根据材料一,指出阿里改革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里政权面临的威胁及其直接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的认识。
2019-07-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测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里政府硬性规定各地的种植品种和播种面积,农民只有在完成指派的任务以后,才能在多余的土地上自由种植。……农民无权处置自己的产品。政府指派的产品由政府全部收购,农民自由种植的产品在扣除本人需要的那部分以后也由政府收购。农民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违者将受到鞭笞、割耳或砍头。农民把自己产品卖给政府,所得……也不完全是现钱,而是包括一些票据……农民为了糊口,往往廉价(损失四分之一以上)出售票据,换取现钱,再向政府购买必需的食物,而政府规定的收购价、销售价和出口价相差悬殊(见下表)。

品种

单 位

收购价

销售价

出口价

小麦

艾尔代卜

27皮亚斯

56皮亚斯

90皮亚斯

玉米

艾尔代卜

28皮亚斯

27皮亚斯

61皮亚斯

花生

艾尔代卜

18皮亚斯

32皮亚斯

56皮亚斯

棉花

堪他尔

280皮亚斯

300皮亚斯


(注:艾尔代卜:埃及重量单位,1艾尔代卜=196.7公斤;堪他尔:埃及重量单位,1堪他尔≈45公斤;皮亚斯:埃及货币辅币,1皮亚斯≈1/620美元。)
(1)材料反映出阿里改革时期埃及出现怎样的社会状况?对国家和农民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改革的认识。
2019-07-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测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赞誉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材料二 英国旅行家兰恩说:“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讲究的头巾喻指什么?我们应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句话?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出现材料二中现象的社会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穆罕默德·阿里的看法。
2019-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测评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索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罗伯特《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为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传》


(3)导致材料四中陈庆之所说洛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4)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了材料五提及的以外,还有那两“事”?依据材料五,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材料六   他们宣称说,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六反映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七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八   马克思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真正用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人)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6)材料七中的“一座宫殿”是什么含义?材料八认为埃及有“生命力”的依据有哪些?

2019-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部县盘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019-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2周周练历史试题
8 . 主题一: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材料1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希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根据材料1,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因素。

材料2   



(2)根据材料2,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并分别说明其历史影响。

材料3 康有为试图以《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重塑孔子形象,以树立其变法的理论依据。但其考证牵强附会,结论简单粗陋,使很多倾向于变法的开明人士都无法容忍。康有为认为,举办各项改革措施,共需用银六亿两。在“快变、大变与全变”的战略影响下,光绪皇帝在一百零三天内,发布了二三百条涉及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变法的策划者们要求在当年就把全国的生童试改为策论考试,没有给考生做准备的时间。鉴于慈禧和光绪帝的矛盾,有人主张“调和两宫”,但康有为却力主“尊君权之道,非去太后不可。”


(3)结合材料3,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夙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

2018-11-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结构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国家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上半期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

(2)材料认为阿里改革没有使埃及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简要说明你对材料观点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