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18世纪末,俄国国内市场的粮食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而上升。19世纪中叶,俄国市场上的粮食有90%来自地主的庄园。列宁对此评价道:“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对列宁所说的“生产”起推动作用的是
A.市场和工业生产的发展B.俄国的农奴人口比重大
C.农奴获得法律上的自由D.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加强
2 . 表一摘引了一部《俄国史》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是
A.赫鲁晓夫的改革与冒进B.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斯大林模式
C.现代化的艰难起步D.走向解体的苏联
2020-12-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列宁曾这样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受到启蒙思想影响
B.希望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学习西欧改造俄国
C.仅限于资产阶级阶层,脱离人民,导致起义失败
D.传播民主自由的革命主张,推动俄国政治变革
2020-10-14更新 | 468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有同学整理19世纪大事年表,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A.埃及默罕默德阿里改革B.《拿破仑法典》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俄国废除农奴制
5 . 观察分析俄国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2020-08-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861年改革推动俄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具体表现是
①模仿西方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②为工业化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③符合俄国知识分子改革派愿望   ④自上而下用改良方式推动变革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4945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世纪60年代,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共同点是
A.政权的更替是其改革的共同前提B.其主要内容都围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C.通过改革赢得了民族独立D.废除了部分阶级的封建身份
2020-05-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俄国1861年改革与中国百日维新的共同点有
①都在战争失利的背景下开始   ②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都没有触动君主专制政体   ④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2020-04-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外国的侵略与挑战,或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下列内容符合此观点的有
①克里木战争 1861年改革   ②土耳其入侵埃及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④“黑船事件” 明治维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